你是一个喜欢“拖延”的人吗?

职场/事业 2 1 分钟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这首被广泛传唱的明日歌,生动地描写出了许多人做事“拖延”的生活状态,说明了总是拖延无法成就大事。

「为什么我知道拖延很糟糕,但还是会继续拖延?」相信你也曾在某一刻为此怀疑人生,被拖延症困扰你的工作什至日常生活。

即使你是一个井井有条或充满干劲的人,你或许都曾发现自己难以抗拒社交媒体或网络的诱惑,而推迟本来要做的事情或休息时间。如果你在步步进逼的限期前苦苦挣扎,为自己没有提早开始而感到内疚或压力大,或许你并不适合成为一位「拖延艺术家」。

不少人常常将懒惰与拖延症相混淆,以为拖延会使人变得懒惰,反之亦然。但事实并非如此。与懒惰的人相比,拖延者通常会有长期拖延的情况,而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拖延症作为生活方式的主要部分,甚至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

拖延症的负面影响可能像拖欠账单或税单一样直接明了,但当引起高度的压力或焦虑,拖延的习惯便可能影响心理健康,严重者更会导致家人、朋友或同事的不满,损害社会关系。

心理学并不会将你的拖延习惯归咎于单纯的毅力不足,拖延的行为背后,更受千丝万缕的心理因素所影响。

事实上,当面临快要做的决定或要完成的事情时,自我控制 (self-control) 是推动我们完成事情的决定因素,而自我控制的能力则受到动机 (motivation) 及途中遇到的挫折 (discouragement) 所影响。

虽然动机一般来源于期望完成事情后的奖励,一旦我们在过程中遇到比想像中更多的阻挠,我们便可能中途屈服于挫败感。通常,我们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或其他的负面情绪(例如抑郁或焦虑)而放弃努力。

其他类型的阻挠 (hindrance) 可能会降低我们的动机。例如,当预期的奖励太过遥不可及,可能会降低奖励的价值,心理学家将之称为时间折扣 (temporal discounting)。我们很自然地会被短期有回报的活动所吸引,而对一些长期或遥远的奖励失去兴趣。奖励时间及我们感知到的奖励价值 (perceived reward value) 之间的关系呈双曲关系 (hyperbolic),即是折扣率会随时间降低。从这个理论可得出,当我们知道越早可得到奖励,所感知到的奖励价值就越高。

你是一个喜欢“拖延”的人吗?一测便知。

发表评论
💙 💚 💛 ❤️

如果网站对您有所帮助,有条件的朋友愿意打赏,可以点击下方打赏按钮赞助本站。赞赏款项将用于服务器、域名等固定支出,我们会定期将您的赞赏更新到赞赏记录中。您也可以通过点击网页上的广告这种免费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存活下去,让我们能够持续创作更多优质内容!欢迎您将网站分享推荐给您的朋友,让更多的人受益,感谢您为本站出一份力,谢谢大家!